南京曉莊學院信息門戶是進入南京曉莊學院信息應用系統的統一的入口(未實現統一身份認證的系統仍使用原方式登錄)。登錄帳號是教職工與學生進入門戶、使用校內信息應用的唯一身份代號,請務必妥善保管好帳號與密碼。
使用注意事項:
1.初次登錄帳號為教職工號\\學號,密碼為身份證后6位;如果使用身份證后6位無法登錄,請嘗試用老身份證(15位號碼)后6位或職工號(學號)作為登錄密碼;如果身份證最后一位為X,請分別嘗試使用X或x;
2.為安全起見,第一次登錄系統會強制要求進行初始密碼修改,以后可以通過右上角的“控制面板”里的“個人設置”來修改密碼。
那么,南京曉莊學院又如何呢?下面分享下南京曉莊學院的基本信息。
南京曉莊學院的辦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927年3月陶行知先生創辦的曉莊試驗鄉村師范。學?,F有有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幼兒師范學院、文學院、商學院、旅游與社會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新聞傳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電子工程學院、食品科學學院、環境科學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體育學院、海外教育學院等16個專業學院;設有56個本科專業,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籍本科學生18000余人。學?,F有教職工1265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460人,博士學位者276人;另有兼職教師200余人、境外教師近20人,柔性引進學科帶頭人10余人。
人才培養方面,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和《江蘇省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精神,根據南京基礎教育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著力培養基礎知識扎實,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師資和應用型專門人才。學校堅持以生為本,實行以“分類招生,分流培養”為主要內容的招生制度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完善專業分流、轉專業工作的制度建設;推行考核方式改革,建設學習指導與學業預警系統;建立產教融合和國際合作的協同育人機制;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打造“智慧教室”,推進實驗室建設,全面提升教學設施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的水平。學校注重學生發展與素質提升,努力構建系統育人機制,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與科技競賽、創新創業、文化藝術和社會實踐活動。近五年,學校學生省級及以上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立項數量共計375項,學科競賽中取得省級以上獎勵1367人次。近三年來,學校有23篇畢業論文獲省優秀畢業論文;65名學生在省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大賽中獲獎;7個項目在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
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方面,學校為江蘇省2017-2023年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近五年來,學校150余個科研項目獲得“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等基金立項;60余項科研成果榮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江蘇省教育教學與研究成果獎等高層次獎勵,師生發表(收錄)在SCI、EI、SSCI、CSSCI上學術論文達1000余篇。未來五年,學校圍繞“‘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和“第二次黨代會”確立的“建設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學定位與發展目標,落實“江蘇省2017-2023年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及“申報教育碩士授權點”建設目標,著力實施“學科建設行動計劃”“碩士點建設行動計劃”,重點打造以“教師教育+”為結合方式的優勢學科集群,新建以人工智能為主要對象的新興工科研究集群,推進以聚力服務南京為目的的應用文科特色研究集群,通過大力開展應用科學研究、強化學科平臺建設等途徑,助推學科實力與科研水平顯著提升。
社會服務方面,學校堅持以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責任擔當,彰顯教師教育特色。“頂崗實習·置換研修”為師范生上崗實踐和鄉村教師脫崗培訓開辟了一條新路徑;“鄉村教師定向培養”致力于為基礎教育相對薄弱的地區培養一批高素質、全面發展的本土教師,為全省基礎教育水平的提升貢獻力量。獲批南京市首批重點新型智庫“南京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院”,成立“長江教育研究院華東教育智庫·南京曉莊學院”,開展前瞻性、對策性問題研究,服務地方教育發展;與南京市政法委共建南京網格學院,為全市和省內外社會治理培養人才、創新實踐、探索理論作出貢獻;與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文廣新局、南京市農業委員會、南京市政務辦、南京市婦聯等單位新建9個科研基地平臺,全力配合南京創新名城建設,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學校堅持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強化辦學特色,先后四次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陶老師工作站”(南京市中小學生心理援助中心)是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
黨建工作方面,學校共有黨員1517名,18個黨總支,88個黨支部(其中教師黨支部33個,教工黨支部25個,學生黨支部26個,離退休黨支部4個)。